筑牢长治久安之基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017年3月,巴中市出台《巴中市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巴中“七五”普法号角正式吹响;
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巴中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清晰地勾画出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
2017年8月22日-23日,巴中市举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培训班;
……
过去一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和省委依法治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扎实推进法治巴中建设,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发挥表率 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对多数”
在当今这个法治时代,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关键少数”担负关键责任,“关键少数”应有关键作用。
“关键少数”形象地说就是前进中的火车头。在推进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关键少数”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精神和灵魂的代表,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抓好关键少数,才能抓住依法治市的牛鼻子,凝聚合力,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依法治市建设中来。
过去一年,我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广大群众这个“绝对多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让领导干部头上有“剑”、心中有“弦”、脚下有“路”。
2017年9月6日,巴中市委组织部印发《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管理任用工作规定》,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对履职不力的严格问责追责。
学法不断推进。市委中心学习组举行2次专题法治讲座,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部门办公会会前学法成为常态,全市1000余名领导干部、新进司法干警参加“12·4”宪法宣誓活动,1600余名干部接受法律知识培训,通报曝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19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立法先行 全面提升地方立法质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而今,凝聚全市的智慧、力量,用好地方立法权,以此引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2017年12月1日,从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七次会议上传来好消息,《巴中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条例》全票通过,获得了批准。2018年1月1日,这部备受各界关注的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
为全面摸清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使地方立法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我市与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巴中市地方立法协作基地,推动和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13个。
善用立法权,体现在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保民生促和谐。目前,审议通过《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巴中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条例》。同时,结合巴中实际,启动《巴中市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条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民生领域立法8件,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进一步增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民主立法是推进科学立法之根本。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君豪说:“地方立法权考验着巴中市的立法能力和水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主导地方立法的市人大,我们实现立法机关、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多方结合,坚持开门立法、科学立法,不断探索着立法的路子。”
回望我市立法成就,来之不易。从立法项目的编制,到一部部法规的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涉及全市重大改革的立法项目,着力修改完善现有地方性法规,努力通过地方立法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引领推动作用,为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依法行政 厘清政府权力清单
“法治巴中”呼唤法治政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
对市民而言,“听证”这个词已不陌生。近年来,我市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水电价格,出台教育、医疗等与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前,都有听证的环节,专家、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都会被不同程度地吸收采纳,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广泛征集民意,让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脚步更加坚定。
法治工作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然而,“法治”不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一个“观念”,“法治”更是一个“贯彻落实的过程”和一个“长期的行动”。
法治政府必须要提升依法执政能力。过去一年,我市出台《巴中市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优化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增加法学类、经济类等专业性专家教授,管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办理法律事务100余件。出台《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向省委报送备案51件,无一件瑕疵,完成2013年以来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废止11件。出台《中共巴中市第四届委员会巡察工作规划(2017-2021年)》等文件,研究制订机构运行、成果运用等41个规章制度,发现问题172个,移交问题线索38个,给予党政纪处分15人。
建设法治政府,没有严格的执法行动,再好的法规规章也只是“一纸空文”。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方面,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编制《巴中市市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2017年本)》,将34个部门5543项行政权力纳入目录管理;开展市、县、乡行政审批及公共事务服务管理办理和行政权力平台运行情况专项督查,发现并整改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问题5类16个;全面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监督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法治,是安邦固本之基。推进依法治市,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位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前遇到事不晓得找哪个,现在有了权力清单,什么事该找谁一目了然。”说起依法行政带来的变化,市民胡俊十分感慨,以前有事情到处问也很难解决,现在拿出权力清单一看,立马知道该哪个单位服务,直接进入办事流程,不再走冤枉路。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权力运行,实施法治监督工程,突出监督重点,坚持把脱贫攻坚、民生民利、绿色生态、权力运行等工作作为监督重点,探索开展主要河流、滩涂沿线乡镇、部门主要领导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探索“法治思维+信息技术+制度执行”新模式,建设市、区县统一的智慧政务监督系统,实现苗头性、源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同时,增强监督合力。在全省创新开播“法治阳光监督行动”“阳光问廉”,深化“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着力把党内监督同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健全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此外,注重监督实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题询问,校园交通安全、周边娱乐场所规范运营等问题得到整治,引入第三方机构民主评议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解决。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媒体滚动播报“微腐败”典型案例。全年受理信访举报740件,立案752件,给予党纪处分600人,移送司法20人。
依法治市,蹄疾步稳,巴中法治建设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