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飞檐翘角,两户连体的二层或三层小洋楼,毗邻成群,好不美丽而壮观。在大巴山革命老区巴中,脱贫后的村民对舒适的巴山新居,有着别样的情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精准扶贫,决胜脱贫攻坚,从居住的改善起步,脱贫致富奔康,迈向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曾几何时,作为全国连片扶贫开发之一的秦巴山区,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村容、新机制、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巩固了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的成效。
从农村到机关,从乡镇到城市,从教师到公务员,已知天命的我经历无数时局的变迁,工作的变动,生活的变化,然而,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在脱贫攻坚中,见证着人们随居住的改善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巴山新居,作为一种地域特色的居住形式,小青瓦、大出檐、白面墙、雕花窗、有廊柱、坡屋顶的外观特征明显,体现了川北民居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大融合,展示出巴山农耕文化及由此升华的乡村院落文化,逐渐形成以聚居点、中心村、特色镇的产居结合模式,推动了乡村的振兴发展。
看到新居,自然不会忘记旧房。我生长在山区农村,对川北民居有着直接的感受。老家曾经的木架瓦房,属于典型的三合院民居,但低矮潮湿且光线不好。在父亲手中整修时,也只是将屋顶升高,使后房宽敞了些,保留了三合院原貌。我辈兄弟改建时,采用巴山新居式样,形成了两层的小洋楼。同院居住的几家都相继改建后,川北民居院落变成了巴山新居院落,房屋宽敞明亮。房前屋后的田地改造,新建了三个鱼塘,硬化了入户道路,使我们都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
参加工作后,我从乡镇到市级部门,参与了几轮秦巴山区连片扶贫,进入帮扶工作组,见证了农村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的全过程。亮垭村在规划建设巴山新居时,集中建设了畜禽养殖区,各家的圈舍相连,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集中进行治理,达标排放。铜城寨村和高店子村在建设巴山新居的同时,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基地,吸引农户向产业集聚地集中,村民打工、入股、分红,由农民转变成为工人,不仅居住环境得到改变,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家庭收入也由过去的单一种植收入,发展成为三重收入,实现了致富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吹响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洪大的战役中,我荣幸地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推进了小柳岗村聚居点建设,以巴山新居工程和道地药材产业为主,实现了脱贫村摘帽目标。当年的花地梁一片荒草坡,现在却错落有致呈现出四十多套巴山新居;过去的土地塝是望天田,现在成片种植了皂角、白芷等中药材;村民服务综合体正常运营。住上新居的村民都说:我们不仅住上了新居的好房子,还建有休闲广场、学校、卫生室、文化屋,村里办起了电商,方便又舒适,居住环境比城里人还好,生活跟城里人没啥区别了。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我所在单位挂联黄垭村,我也经常到老苟家走访。他家五口人因三个孩子上学致贫,原居住瓦房狭小破烂。搬进聚居点的巴山新居后,通过技能培训,夫妻俩除搞好种植外,办起了酿酒作坊,利用酒糟养猪,家庭收入不菲,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最近,老苟说当初搬家没钱好好装修,现在重新装修了新居,购置了全套新家居,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今年春节期间,大巴山深处的一个“乡村春晚”,在苟家湾村的巴山新居上演。住上好房子摆脱贫困的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歌舞节目,成了过节的重头戏,吸引了本村和远近的村民前来观看这乡村的盛会。方寸表演小舞台,尽显乡村新风情。“乡村春晚”既宣传了党的“三农”好政策,歌唱了幸福新生活,也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风貌。
巴山新居,青山绿水,致富产业,文化游乐,一个个名词背后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在新居建设的同时,土地流转、产业调整、旅游发展,大巴山区的不少农村都在不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逐渐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巴山新居模式。
巴山新居,巴中农村的靓丽风景,新时期农民新生活的崭新标志。
(作者:朱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