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党旗,历经风雨,愈加鲜艳;一支队伍,久经磨炼,斗志弥坚。旗帜就是方向,队伍就是力量。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每一项重点工作都离不开党建工作。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按下近几年全市党建工作“回放键”,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使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为巴中实现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供了坚强保障。
抓实思想政治 凝聚发展力量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根本的是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
4月25日,市委书记何平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行前往浙江嘉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南湖红船,重温“红船精神”。大家表示,要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市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突出抓好专题学习、专题调研、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突出关键少数抓好学习引领。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通知》等文件,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阵地从会议室搬出来,到改革开放的前线长见识,到项目工作的一线提能力,到排难攻坚的火线炼韧劲,累计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8次,邀请国省重要领导、知名专家20余人来巴开展专题授课。
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推动辅导报告、专题讲座、院坝座谈、“赶场日”宣讲与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知识竞赛、文明创建等有机融合,面向全社会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理论宣讲2万场次以上。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市委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四个纳入”“三个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宣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支持全市统一战线开展各类庆祝宣讲学习活动80余场次,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持续筑牢。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五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眼鼓干劲、造氛围,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市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了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动态提醒、专项督查、问题移交、追责问责等制度。成立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制度。
筑牢战斗堡垒 焕发组织活力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战斗力,哪里党建抓得实,哪里就有蓬勃朝气。为修通平昌县驷马场镇到驷马水乡景区的快捷通道,驷马镇创举社区党员李勇军带头拆了自家的老房子。他直言:“如果我都不拆,那其他老百姓就更不会拆了,作为党员要带头支持社区发展。”
创举社区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坚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对党员的引导、教育和管理,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团结和带领身边的群众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如今的创举社区环境好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只有党的各级组织健全过硬,党的领导才能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众,为基层治理凝聚人心和力量。我市鲜明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导向,统筹推进农村、城市、企业、机关等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00余个。鲜明市委选人用人导向,全覆盖开展县区、市级部门领导班子运行分析研判5轮次,精准科学选配干部1100余人次,市委提拔重用优秀干部513人、晋升职级4600余人。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高质量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半篇”文章,全市乡镇(街道)、建制村、村民小组分别调减至139个、1316个、8068个。顺利完成1809个村(社区)“两委”换届,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提升至93.8%,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2岁、大专以上学历提升8.5%;圆满完成122个乡镇党委换届,125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班子,全市乡镇党政正职中35岁以下占24.2%、较上届提升11.5个百分点。
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统揽,扎实开展“双创三引”,推动发展、服务、治理深度融合。在发展上,以191个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为“样板工程”,培育年收入100万以上村8个、10万元以上村116个;在服务上,61个被撤乡镇、861个撤并村全部统一设立便民服务分中心或代办点;在治理上,创新开展城乡基层治理“十大行动”“十项微改革”,“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乡村道德银行”等经验做法被全国全省宣传推广。
抓人才引育做强支撑。深入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出台人才政策30余项,构建起集人才“引育用留”一体的政策体系。连续举办“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高校大型宣传推介暨专项引才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844人,年均增长超30%。高标准建成人才公寓,推行“巴山优才卡”和“青年人才卡”制度,支持人才、服务人才、关爱人才的氛围持续浓厚。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有各类人才40.94万人,占人力资源的18.55%,同比增长12.24万人。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选派6.29万名干部下沉一线,全覆盖帮扶贫困村、非贫困村,发动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扶贫工作,助力49.9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132名干部挺进凉山,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如期摘帽。全市7000余个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1200余名专家人才集聚抗疫一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擦亮援企稳岗“千里眼”,开通送工上门“直通车”,助推1400余家“四上企业”“转了起来”,扶持16万余家中小微企业“活了下来”,帮助100万余名农民工“走了出去”。
全面从严治党 净化政治生态
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在市委、市纪委和区委的统一部署下,巴州区“三小两房一证”集中治理行动迅即展开。区纪委监委对准职能“焦距”,压实责任“不散光”,全力整治公租房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督察组会同区房管部门,通过数月走访调查、核实申请档案、对接部门信息比对,共清退房源27套。
9月30日,“眼见为实”第二批公租房摇号活动在巴州区房管局如期举行。这是一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优先保障迫切需求家庭为原则的现场摇号。区纪委监委派驻区教科体局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监督,公证处、群众代表和媒体现场监督、全程记录。很快,27套房源明确了配租对象。
这仅是我市突出整治基层“微腐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查办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我市每年确定3至4个整治重点,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扎实开展“三小两房一证”突出问题集中治理,积极配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力推进“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建设,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据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以来,我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推动全市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持续下降,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依法组建市县监委,推动纪检监察“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坚决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纪政务处分244人,持续释放执纪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紧扣打好“三大攻坚战”、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国之大者”,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77件77人。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战略,聚焦脱贫攻坚、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从严惩贪治腐,全市纪检监察机关2016年至2020年党政纪处分数年均增长17.9%。监察体制改革以来,19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729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严肃查处了王军、马良辉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一体推进追逃追赃,追回外逃职务犯罪人员4名。
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将以更加昂扬奋进的拼搏精神砥砺奋进,以更加严实的作风着墨落笔,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巴中高质量发展描绘更加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