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积极学习借鉴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经验,在回风社区推行“三联三融”模式,有效突破社区治理中的瓶颈问题。
组织联建,推动党建工作共融。一是组建综合党委促条块融合。组建非建制性社区综合党委,负责区域化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具体事务。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综合党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任党委副书记,同时选派1名年轻干部担任专职党委副书记,吸纳10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社区综合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重大事项。二是优化党组织架构促功能聚合。将原有3个支部调整设置5个支部,成立楼栋党小组13个,由网格员、离退休干部、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群体中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形成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社区全覆盖。三是开展共驻共建促力量整合。社区综合党委通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过一次党组织生活、共上一堂精品党课、共同参加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共同开展一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四个一”活动,切实增强驻区单位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去年以来,社区综合党委组织联合活动80余次,710余名驻区单位党员参加,1286名党员干部主动到社区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回风社区综合党委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社区治理工作
责任联结,推动协商治理共融。一是“三条路径”拓宽“吹哨”问题来源。将上级部门交办、驻区单位递交、社区党委摸排三条渠道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汇总,共收集汇总问题8类78项问题,按照问题的缓急程度等分为即办件、承诺件和重大件,召开联席会议确认“吹哨”事项,有23个问题进入“吹哨”范围。二是“四类响应”压实“报到”工作责任。涉及驻区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由社区综合党委联系解决;涉及未驻区区级职能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由街道党工委定向吹哨解决;需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由街道党工委报区委组织部会同各部门进行会商解决;对重大疑难和遗留问题实行“召集人”制度,由街道党工委报市、区委组织部召集市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一年来,社区综合党委纳入“吹哨报到”23个事项全部得到解决。三是“五项措施”构建“问效”闭合链条。实施台账管理、函告督办、协调会商、量化考核、责任追究五项措施,保障社区综合党委、街道党工委交办事项顺利推进和落实。同时赋予社区综合党委对驻区单位协同解决综合性事项的协调权和督办权、对驻区单位干部任免调整奖惩的建议权、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话语权,街道党工委对区级职能部门的评议权。
资源联用,推动便民服务共融。一是兴办“微讲堂”对接服务需求。利用驻区单位职能优势,创新开办“社区微讲堂”,每月初收集居民意愿,确定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形式,及时协调联络驻区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授课,已开办“社区微讲堂”18期,参与群众达4600余人。二是组建“青年号”盘活服务资源。将辖区内热心公益服务的839名个体经营者、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等组织起来,组建回风社区“青年号”志愿服务队,下设矛盾化解、环境治理、政策宣讲等6支小分队,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开展“双服务”提升服务质效。社区综合党委结合各驻区单位业务特点、党员特长等,分类梳理出社区和驻区单位服务需求,按照“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双服务认领活动,协商制定“双服务”清单,列出年度双服务事项123项。
驻社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